在譽城集團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曾參與 “建設” 最堅固的國防線,在訓練場上打磨意志、在哨所里筑牢屏障。如今,他們把 “建設” 的戰場換了模樣 ,在雪域高原建設惠民工程、在平原沃野共建城市藍圖、在點滴之中耕耘平凡華章,從 “保衛家園” 到 “建設家園”,變的是戰場,不變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“建設者” 基因。
一、退伍不褪色 雪域寫忠誠
2024年3月31日,當組織發出支援西藏建設的號召時,我沒有絲毫猶豫,主動請纓,遠赴雪域高原。從繁華的江城武漢到條件艱苦的世界屋脊,環境變了,崗位變了,但軍人的忠誠底色和譽城人的責任擔當從未改變。在西藏,我克服高原反應、氣候差異、遠離親人的重重困難,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務中。
在雪域高原,發揚“不畏艱難,勇于挑戰,擔當奉獻”的西藏精神,將譽城千里鐵軍作風帶到邊疆。無論是參與項目協調、推進工程進度,還是堅守安全生產、保障工程質量,我都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兢兢業業,一絲不茍。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優異的工作表現,贏得了同事、業主和當地政府相關單位的認可,在雪域高原樹立了譽城千里員工和退伍軍人的良好形象。
二、軍旅熔爐煉真金 職場戰場鑒初心
轉業后我一直從事燃氣應急搶維修工作,以務實的作風立足本職崗位,利用自身優勢,創造性地開展工作,建立健全10余項應急搶險管理制度和配套流程體系,錘煉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燃氣搶險隊伍,帶隊多次參加湖北省、武漢市組織的應急大比武,獲得了優異成績,牽頭完成了武漢市及周邊燃氣管網的多次搶險搶修任務,樹立了良好的退役軍人形象,贏得團隊發自內心的信任。
2020年疫情期間,我主動請纓參與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、漢口北方艙醫院等6個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建設,2024年率領隊連續5天5夜開展融雪除冰作業,為市民出行保駕護航。作為退役老兵,我始終用忠誠果敢的擔當、樸實無華的奉獻精神沖鋒在前,不忘軍人的使命責任。
三、鐵血鑄就執行力 赤誠守護城市“脈”
#FormatImgID_2#
十五載軍旅生涯,熔鑄的是刻入骨髓的忠誠信念、鋼鐵般的意志品質與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。脫下軍裝,我投身燃氣事業,從武漢市煤氣管道公司到武漢燃氣熱力工程公司,再到如今的譽城千里公司,崗位在變,但軍旅淬煉的核心品質始終是我攻堅克難、履職盡責的堅實底色。
令行禁止的執行力,鋪就燃氣管網的安全基石。部隊錘煉的“鐵一般紀律”,映射在燃氣管道施工管理的戰場上。無論是寒風刺骨的嚴冬,還是熱浪灼人的酷暑,施工現場就是我的陣地。堅守一線,嚴控施工流程,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規范,是保障工程質量和城市“生命線”安全暢通的無聲命令。這份“軍令如山”般的執行力,確保了工程進度與質量目標的精準達成。
四、十五載軍魂礪匠心:新陣地,赤子心
初到工地,面對復雜施工任務,部隊“掛圖作戰”的本能自然涌現。我將項目節點拆解為一個個“戰術目標”,精確制定時間表、路線圖,再瑣碎的工序也條理分明。一次深夜燃氣搶修突遇暴雨,基坑積水告急。身為黨員,我毫不猶豫跳進沒膝的冰冷泥漿中。當身后響起同事們毫不猶豫跟進踩下的腳步聲,那一瞬,仿佛時光倒流,回到了與戰友并肩抗洪的堤壩——那份同進退、共擔當的力量,從未改變!
軍營教會我,細節關乎成敗,安全責任重于泰山。這份如同哨位上“在崗一分鐘,盡責六十秒”的高度警覺,始終烙印在心。作為安全員,我時刻以“時時備勤,處處設防”自省。深知唯有扎實做好日常隱患排查,周密制定應急預案,才能為項目撐起真正的“平安傘”。
五、在奮斗征程中續寫忠誠與擔當
脫下心愛的橄欖綠,換上嶄新的工裝藍,我從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,轉變為一名奮戰在建設一線的國企施工員。軍營教會我“令行禁止”,這份刻入骨髓的紀律性,在工地上轉化為對安全規程的敬畏、對工程節點的嚴格把控。無論是復雜的工序銜接,還是風雨無阻的趕工要求,我都像當年執行命令一樣,一絲不茍,確保項目高效、安全推進,絕不讓指令在我這里延誤。
堅韌不拔,磨礪攻堅克難的意志力。軍營的高強度訓練和急難險重任務,鍛造了我“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”的頑強作風。工地環境艱苦,工期壓力巨大,各種難題層出不窮。面對寒冬酷暑、通宵達旦的搶工,這份軍人的韌性支撐著我,像一顆釘子牢牢鉚在崗位上,不解決問題決不收兵,直至啃下最硬的骨頭。
六、軍旅鑄就鋼鐵意志 我輩砥礪前行踐初心
十二載軍旅生涯,如烙印于骨血,在密林深處或戈壁深處里,我曾日日與國之重器相伴。那時我們守護的是精準與安全,毫厘之差即可能釀成天地之憾。如今,我褪下戎裝,手持著工程監理的測量工具——游標卡尺、水平儀、圖紙與記錄本,在鋼筋水泥間延續著另一種形式的守護。
工地之上,旁人常笑我“較真”:鋼筋間距偏差毫厘,我必要求重布;混凝土振搗稍欠均勻,我定要求返工;支撐結構一處微瑕,我絕不肯簽字放行。他們不知,這近乎偏執的苛求,正是十二載軍旅生涯刻下的印記。那毫厘必究的追求,已內化為今日對每根鋼筋、每方混凝土的絕對負責。
七、退伍軍人的 “兩次沖鋒”:本色堅守
疫情來襲時,我正在200公里外的老家,接到返漢通知當即想:“我是退伍軍人,必須上!” 連夜趕回后,我主動下沉社區防控,以部隊練就的統籌能力帶隊作戰——核酸隊伍如隊列般整齊,物資配送似戰術部署般有序,最終守住了陣地。
2023年2月,我有幸加入城投集團民兵連,重新穿上迷彩的那一刻,仿佛又聽見了軍營的號角。兩年多來,兩次洪山區武裝部組織的集中訓練,我從不敢懈怠。低姿匍匐時,手肘碾過碎石的刺痛格外清晰;換側姿匍匐時,迷彩服被鐵絲勾住也顧不上扯。等翻滾著沖出終點線,才發現胳膊肘早已磨破一大片,血珠混著泥土滲進衣服里??赡且豢?,疼意全被涌上心頭的熱乎勁兒蓋了過去——這熟悉的 “拼勁”,不正是當年在部隊里,為了集體榮譽絕不掉隊的自己嗎?
八、擔當續本色 奉獻釋初心
部隊服役的歲月里,“雙爭” 活動(爭當優秀連隊、爭當優秀士兵)在營區激蕩著爭先熱潮,而 “爭當排頭兵” 早已超越口號,成了刻進骨子里的信念。作為駕駛兵,我始終攥緊 “上車能駕駛、下車能戰斗、行車保安全” 的責任——曾連續10小時在山區險路上顛簸,把物資準時送抵終點;抗洪搶險時更是搶著跳下車,在堤口與戰友們手挽手筑人墻,用鐵鍬和沙袋一寸寸加高防線。
轉業到譽城青山后,那股 “排頭兵” 的勁頭絲毫未減。項目攻堅時,我帶著當年執行作戰任務的狠勁帶頭扎在工地,把進度表當成 “作戰圖” 啃;碰上技術堵點,拉著團隊在圖紙堆里反復推演,直到找出最優解。前年除雪融冰應急任務中,我和團隊連續奮戰一個多月,讓結冰的路面重歸暢通——這身脫下的軍裝,早把 “擔當” 二字熨進了新的崗位。
九、錚錚初心映日常 擔當閃耀本色輝
部隊服役時,我曾親歷1998年抗洪搶險。在長江潰口淹沒的嘉魚縣簰洲灣,晝夜奮戰用血肉之軀筑堤,極端環境里煉就了堅韌意志與雷厲作風。轉業后面對城發出租車公司轉型挑戰,我將軍人執行力化為管理效能。股權劃轉關鍵期,和團隊奔走于司機之間,詳解政策、保障雙方權益。
“身為軍人,職責在于保家衛國;作為黨員,使命在于服務群眾。”我在每年的春運期間,親自帶領團隊,堅守在機場、火車站一線,調度保供出租車輛,確保群眾的出行需求。工作之余,還積極參與社區融雪除冰、清理老舊小區雜物、鏟除路邊“牛皮癬”廣告等義務活動。我始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堅定信念。
十、十六載城建深耕路 軍人本色續家傳
我2009年轉業至市外資辦后,16年扎根城市建設一線,從業務 “新兵” 蛻變為 “行家里手”,深度參與30余個重大項目建設。我牽頭完成亞行貸款4座排水泵站、5條港渠整治、2處湖區治理及世行交通項目,既顯著提升城市防汛排澇能力、緩解交通擁堵,更以智能交通項目為軍運會提供關鍵保障,社會效益顯著。
2020年疫情期間,我日均值守16小時投身社區志愿服務;復工復產號角一響,立刻返場世行項目,嚴守進度與質量關。負責單位安全生產16載,始終保持 “零事故” 紀錄,用專業與堅守筑牢城建平安基石。軍人本色在血脈中延續:兒子受我感召參軍報國,現任空軍少尉排長,連續4年資助家鄉留守兒童。讓 “奉獻” 二字在家庭與社會間傳遞。
從軍人到建設者,變的是身份,不變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堅韌與擔當。歲月流轉,“退役不褪色” 從來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在每一份堅守、每一次沖鋒里,靜靜流淌的滾燙初心。祝譽城集團退役軍人們節日快樂!